2015年9月28日 星期一

男女分合與政治分合_讀演劇人《愛的兩國論》


文字:  淵淵
演出日期:2015/09/26() 19:30
演出地點:牯嶺街小劇場
演出團體: 讀演劇人
演出全名: 讀演劇人第五號作品《愛的兩國論》

        下課時間,黑板上的男人和女人塗鴉活了過來,討論政治與愛情。他們在愛情與政治是「分久必合」還是「合久必分」上面出了歧見,於是為了證明自己的主張,設定故事背景一對分手過的情侶,男人想復合但是女人沒意願,接著展開「演算」-「先演的人說了算,另一個人想辦法接著演下去」。
第一晚,男人有些拘謹,女人說已經有新歡了,但是男人堅持女人對他念念不忘。第二晚,男人成功爬上了女人的床。第三晚,男人把女人的家具搬空換新,宣稱這是他的愛與付出。第四晚,女人接到銀行的電話,得知那些高檔家具都是男人掏空女人的帳戶來的,家具後面藏滿武器,而男人派的保鑣其實是眼線,她氣得昏倒。第五晚,女人對男人說要離開他,男人不肯,說她所責備的都不存在,是女人的雙重人格作祟。最後女人聲稱自己因為男人染上性病,要出去檢查,男人阻止她,失手打了女人一巴掌。女人靜默良久,然後緩緩的去開燈,結束演算回到現實世界。
由這個過程我們可以看到雙方勢力的高低起伏,轉折快速但是又不失自然,讓我不禁聯想到一些即興練習: 設定兩個人物各懷衝突的動機,即興演出發展劇情,看結局往哪邊走。我推測這齣戲很有可能也是用這種方式創作。這種創作方法通常要花很多時間發展修正,但是劇情的轉折會很自然好看。例如男人從被女人定的規則擺佈,到後來漸漸學會先下條件,為女人設定「雙重人格」、「靠金主過活」反轉情勢。女人感到屈居下風,在第四晚多訂一條「旁白」的規則,沒想到不但沒有阻絕掉男人的影響力,反倒被男人利用來擺布自己的行動,男人說「她被自己的雙重人格弄到發瘋終於昏倒」的時候,女人看著男人在白線外面得意的嘴臉咬牙切齒,但是也只能照做。這些「臨場反應」把內容填得很豐富,也讓觀眾期盼每一秒的轉機。
一開場時會不太習慣演員喜劇式的表演方法,但是當進入了喜劇的氛圍之後,會發現這樣處理可以讓觀眾放下心防,忘卻一開始進來打算嚴肅的談政治。政治的部分只稍微用國旗給觀眾簡單的角色設定(男人是中共、女人是台灣、金主是美日),其他就像一般男女的愛情故事。觀眾通常只在劇中關鍵字與政治做出連結的時候,例如「雙重人格」、「對話」、「掏空」、「武力脅迫」、「交友自由」等,才會暫時跳出來尋找場上的男女分合故事跟兩岸政治關係的連結。另外,這個表演的「即興」的優點也因為以「黑板」為主題的舞台設計得到良好的發揮。利用粉筆和板擦隨時寫字擦掉,在地上畫床、在牆上畫電視,簡單好懂卻又不失隨興感,和即興排練的主題相契合。
在五個晚上,男人失手打了女人一巴掌之後。女人緩緩的去開燈,結束演算回到現實世界。女人沮喪的發現自己好像怎麼樣也沒辦法離開男人。最後他們決定一起演一段「理想中的和解」-男人最後放女人走,女人找到自我,某天兩人在街上相遇,微笑,追打嬉鬧。或許我們沒辦法給政治或者愛情一個解答,但是我們可以描繪一種理想。或許我們永遠都無法抵達,但是至少我們都在奮力前往。

板擦的粉創造的煙霧效果配上鵝黃色的燈光,創造出一種祥合的氛圍。上課鐘響。

2015年9月22日 星期二

演前預報:動見体劇團《想像的孩子》(The Lost Sperm)

預報員 / 淵淵
看排日期:2015/09/12
看排地點:593 Studio
看排片段:演出上半場
演出長度:上下半場各60分鐘,共120分鐘
演出時間:
2015/09/24(四)19:30
2015/09/25(五)19:30
2015/09/26(六)14:30 / 19:30
2015/09/27(日)14:30
演出地點:水源劇場(台北市羅斯福路四段92號10樓)
在多元成家已然合法的世界,有五個人組成了一個「家」-想把死去的孩子「生回來」的母親、因為愛而配合作夢的前夫、想要擁有自己血緣的孩子的同性戀者、對於擁有孩子不抱期待的男人、想要獨力生子的單身女人。數一數,一家五人之中有三個人極度渴望孩子,卻都面臨各自先天上或是後天上的阻礙。他們苦思解決辦法,漸漸湊到了一起,靈光乍現想到了一個方法,可以製造出一個能夠同時滿足三人願望的「完美小孩」。然而故事並未就此結束,真正的問題還在後頭-我們之所以想要一個小孩,或許,重點不是小孩本身,而是在於其他……。
遠遠地我想到艾西莫夫-他領先時代想像出機器人與人類共存的世界,小說中提出的機器人三大法則至今成為機器人研發的準則。同樣的,王靖惇在這一部《想像的孩子》領先時代對多元成家成真後的社會提問,裡面對於議題的辯論亦有望成為多元成家的哲學標準。但這裡的「哲學」並不牽涉高深莫測的論辯,而是以明快的節奏、幽默的對話以及精緻的肢體激盪觀點。有趣的是,這些觀點對多元成家前的現在也同樣適用-「你想把死去的孩子生回來,對被生下來的小孩不是很不公平嗎?」(聯想:周天觀事件)「為甚麼同性戀就不能有孩子? 這好像一種詛咒。」「為甚麼一定要有血緣?」這齣戲幾乎囊括了「家」下面的所有命題,讓父母子女同婚單身都可以找到自己在其中的對應。在個人主義漸強過家族主義的現代社會,這也是一個讓我們回歸家裡重新省思我們的角色的機會。為甚麼父母要把我們生下來/為甚麼我要把小孩生下來? 什麼可以完整表達真正的愛?
雖然只是上半場排練,無妝髮舞台燈光,但是演出的完成度極高,演員幾乎是一秒一風景的在做細膩的情緒切換,讓人捨不得移開目光。(一部分歸功於堅強的演員陣容)劇本的層次豐富轉折優雅,沒有訴諸大哭大鬧,卻在打鬧與沉默之中抓到張力。對有經驗的觀眾來說這是上乘作品,對於劇場初學者來說也是很容易親近的題材,非常適合闔家觀賞入門。
[相關連結]
動見体劇團粉絲頁 https://www.facebook.com/movetheatrefans
兩廳院售票連結 http://goo.gl/OwCWxf

2015年9月3日 星期四

【2015台北藝穗節】生活=遊樂! 皮塔製料PITA Production_《生活公司-廢棄吧! 這裡》

演出名稱: 《生活公司-廢棄吧! 這裡》




我沒想到「生活公司」是指下班後。光看預告片的氛圍,它的冷白色調、慢板音樂、以及捷運、浴室等場景讓我以為他們要表達的是生活枯燥、自娛解悶-一群憤青高舉泡麵盒和利樂包大喊反抗生活那種。但是正式演出的場地選在大稻埕古色古香的URS稻舍,迪化街特有的紅磚騎樓把氛圍可愛了一半;搭上微醺的鵝黃色燈光、現場演奏、現場作畫,還有舞者們的古著穿搭,可愛度簡直破表。我寧願相信這才是真正的皮塔-他們無意批判生活,他們想要遊樂它。
擠毛豆玩具「無限毛豆」
「遊樂」是皮塔最吸引人的冠軍餡料。就算想要表達的議題再苦悶,仍然用很樂觀的方式呈現。例如三人擠臉舞(舞者: 林柏辰、藍淇楓、劉俞妏)跳脫舞科分界,純粹用肢體表達都市的擁擠情緒。當三個舞者一起把臉擠成一團,我想到很久以前流行的擠毛豆玩具「無限毛豆」。
皮塔因為加入「表情」,舞不再只是舞,還進階到劇。情侶雙人舞(舞者: 靜怡、楷誠Willie)中,Swing踏在現場演奏音樂水晶般的拍點上,成為整個演出的亮點。當靜怡很自然地笑出聲來,我也感染到那種開心。

維禮的poppin
其中有一個或許該認真苦悶的橋段,是維禮跳的poppin。肢體宛如被電擊般顫抖、動作宛如幻燈片般俐落切換,可惜因為場地太可愛,就算音樂風格已經比較消沉,想要傳達的苦悶感依然被中和掉。下次可能可以考慮打單盞白燈,利用影子的效果加強壓迫感。(當然如果要貫徹可愛風就不用這麼做)

在表演以外,皮塔製料讓我最感動的莫過於各面向的精緻度。對觀眾的服務、粉絲團的經營、宣傳影片以及部落格,他們都做得很周到。粉絲專頁假如算入前台分數,我想應該接近滿分-粉專上有定期更新藝術家訪談、不同版本的短片、可愛的生活公司連環漫畫、還有一些小活動(審判日)。另外因為場地URS稻舍很難找,他們還貼心的拍實際走路影片貼到粉專。(不瞞你說,我就是靠那個找路的,感謝他們。) 一到場,每個觀眾都會拿到一個牛皮信封,內有PITA特製貼紙、濾掛咖啡、杯墊。



為甚麼是咖啡? 皮塔製料叫做製料……難道本行是咖啡,舞蹈是副業? 執行製作明潔說: 「像我在公司的話最期待的是午茶時光,或是用一杯咖啡來開啟這一天,送濾掛咖啡大家可以邊泡邊想到我們。」
咖啡是味覺與嗅覺。在紅地磚上席地而坐是觸覺,面向表演區域的左邊就是現場作畫(李嘉睿),右邊是現場演奏(張文翰)-聽覺和視覺左右包抄中間的舞蹈演出,肢體動覺。這一切非常扎實的向觀眾展示: 生活不只一種藝術,我們的五官與身體都貫穿著同樣的理念,就是遊樂。這大概是明潔之所以會找跨界藝術家合作的目標之一: 「我們抓住作品概念共同的方向,用自己的方式去說故事,互相妥協,也互相被影響。」把所有遊樂方式融會貫通,便是皮塔製料的生活公司。





**小記: 那天首演,畫家來不及把畫撕完,就得拿去拍首演合照。有些觀眾先走了沒看到,其實整幅畫撕完,應該是長這個樣子!
現場作畫是白色的部分,撕掉白色露出下面黑色的底。看到畫裡面的舞者了嗎?



{相關連結}
1. 皮塔製料官方網站(內有各種資訊與藝術家訪談): http://pitaproduction.wix.com/pitaproduction
3.《生活公司>廢棄吧這裡》藝穗節官網資訊: http://eng.fringefestival.taipei/Program.aspx?PlayID=2124   
4. 生活公司30秒前導預告https://youtu.be/eRCNOX4JVX0

{演職人員}
執行製作: 李明潔 
音樂設計: 張文翰
藝術家: 李嘉睿
行銷總監: 林煜智
行政管理: 楊宸溥
技術總監: 徐勳益
平面設計: 楊宜芬
影像設計: 聶以諾、黃大恩、王信翔
服裝設計: 陳振瑋
舞者: 李明潔、林柏辰、黃維禮、林楷晟、藍淇楓、劉俞妏、邱靜怡、陳品旭

{參考資料}
1.    表演場地:稻舍URS329
URS - 都市再生前進基地,都市再生的概念是希望透過城市的軟創新實力,
讓舊社區注入新文化活水而誕生,最後,將更多元、更具活力的創意讓市民共享。
參考連結:http://goo.gl/BHVwNJ(截自皮塔製料粉專貼文)
2.      迪化街建築形式: 現代主義式建築 參考自大稻埕網頁http://library.taiwanschoolnet.org/cyberfair2012/bluereallyone/dihuastreet-2.htm



【2015台北藝穗節演前預報】我是不是該做點甚麼?_心酸酸X林靖雁_《雜生少年》



演前預報:心酸酸工作室《雜生少年》
看排日期:2015 / 9 / 1演出地點:牯嶺街小劇場一樓實驗劇場(台北市中正區牯嶺街52號)

演出場次
2015/09/06
(日)14:30 / 19:30
2015/09/07
(一)19:30
文字:淵淵

        少年躺進紙箱和報紙堆成、外面還拉著「危險勿近」黃布條的窩。是的,窩,那不能算是一個家,而是湊合而成的可以躺一個人的處所。看到這個畫面的時候,我想起去年學運,帳篷、布條、花,以及滿地的紙箱棉被還有巧拼。這些符號因為學運廣為人知,此刻在這齣戲中不斷重複叨念,但沒有站在任何一種立場。他想討論的是關於無奈。
        靈感源自於大江健三郎《政治少年之死》。故事大綱我是聽來的,但大約是: 有個男孩整天虛晃度日,某天不小心成了社運份子,被其中的認同感、使命感、愛國情操激起熱血,感覺每天都活得好有意義、自己的存在好有意義。但是有一天當他把刀抵在對立方的脖子上卻被直視著說「我不怕你」時,他突然夢醒了似的被戳破一直以來擁抱的高尚理念。他發現他仍是無用的。做再多努力,喊得再大聲,也依然不會被真正的注意。他感到空虛。此時他看到一個議員要出席公開場合,他就去了那個公開場合,刺殺他,然後自殺。這個事件對照他豐富的社運經歷,最後被媒體解讀為政治手段-儘管他最初只是因為空虛所以「無差別刺殺」罷了。
        我一邊看一邊驚嘆。這是獨角戲,演員林靖雁獨撐七十分鐘,但他的能量縮放自如,滿檔又驟降,很多細節我還來不及看清楚,他就從下舞台跑到上舞台,從尖叫癲狂轉變為膽小內斂。這多少影響我對整個戲路的理解;我事後找劇本來看,發現編劇其實有做細膩的轉場編排,但是在場上因為情緒的起伏切分太明顯,觀眾一不注意就會忽略。例如少年瘋狂的邀請眾多人加入他的抗爭行列,下一個畫面就是麥哲倫NGC292的匍匐上陣姿態。這些情緒亢奮又混亂,我看一看甚至偶爾會出神,由上往下俯瞰這個荒謬感。尤其是在少年仆到觀眾,抓住觀眾的手摸往自己的胸膛時,我更出戲了,因為只要是觀眾沒有不憋笑的吧,就算演員再入戲都一樣。然而在他身上我看到了很多人的影子-太陽花的青年、鄭捷、反課綱的青年、林冠華……這個時代的迷惘的青年們。在時代飄搖之下,在資訊爆炸之中,我們都期待被看見,我們爭取活得光榮死得悲壯。但是沒那麼簡單。更多的是無奈。就像少年躺在紙箱報紙湊成的窩裏面,仰望天空的那個眼神(好像下雨了?)的那種無奈。
        這是現在這個時代需要的劇。就在這個時代,假如你很無奈、你質疑自己的存在,但願少年顫抖著舉起的小刀可以喚醒你。

         但願如此。

{相關連結}

  1. 心酸酸工作室網站:http://hsimsungsung.blogspot.tw/
  2. 雜生少年粉絲專頁: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700567403409167/
  3. 雜生少年藝穗節短片: https://youtu.be/g-cJ4hMy1bQ
{演職人員}
製作人│林嘉容 
執行製作│王熙淳&黃煒翔 
燈光設計│鄭志忠 
燈光助理│詹雅晴 
音樂設計│杜文賦 
平面設計│鄭智源 
舞台監督│呂寰宇 
劇本創作│陳彥瑋 
創作協力│林鈺軒 
宣傳片拍攝│林蔚圻 
演出│林靖雁 


{關鍵字}演出前後查找有助觀賞
  1. 政治少年之死
  2. 麥哲倫NGC292: http://www.hkastroforum.net/viewtopic.php?t=30130
  3. 無差別格鬥



2015年8月25日 星期二

【2015台北藝穗節演前預報】恍惚中…現在到第幾層了?_踉蹌鴕鳥_《集體恍惚》

  • 演出名稱: 《集體恍惚》
  • 演出團體: 踉蹌鴕鳥
  • 演出地點: WoolloomoolooXhibit(近捷運台北101/世貿站)
  • 演出時間:
    • 9/3 20:00
    • 9/4 20:00
    • 9/6 15:00
    • 9/6 19:30



                喜歡《全面啟動》的觀眾有福了! 現在小劇場裡面有《集體恍惚》,而且不用靠插管來穿梭現實與虛幻,只需要捧起你手上的香蕉(別懷疑,看演出的時候真的會給你一根可以吃的那種香蕉),它的乙酸乙酯就會帶你深入淺出三層世界-導演(身分)與演員/導演(角色)與角色/角色與角色的內心世界。

2015年8月23日 星期日

【2015藝穗節演前預報】一種藝術,只是剛好用到鋼管而已_POLEIN_《剛好HaPPENED》


  • 演出名稱:《剛好HaPPENED》
  • 演出團體:  POLEIN
  • 演出時間:  
    • 9/2(三) 20:00
    • 9/5(六)  20:00
    • 9/6(日)  20:00


在此之前讓我們先面對一個現實-鋼管舞在台灣的形象並不好。電子花車、脫衣舞孃、父權社會下滿足男人性慾的產物。然而,如果你親眼看到甚麼叫做極限鋼管舞,你就會了解到,一般我們在辦桌上看到的「鋼管舞」,充其量只是「爬竿」和「在管子旁邊扭腰擺臀」罷了。(當然辦桌也有厲害的鋼管舞,只是「一般」狀況下很少見)

POLEIN追隨的接近「美式極限鋼管舞運動」。在美國,「美式極限鋼管舞」已經蔚為風潮,美國的鋼管舞協會(Pole Dance Organization)每年舉辦全球大賽,參賽者來自整個美洲,要求選手在鋼管上面做出各種媲美體操選手的高難度動作。舉幾個經典動作為例:靠鼠蹊部的夾力倒掛在鋼管上劈腿、用腹部的力量帶動整個管子旋轉、單腳夾住管子做出恍如飛翔的姿勢等。這些動作也使得它比其他舞蹈更容易受傷-曾有一位打進美國總決賽的舞者表示,她曾為了鋼管舞肩部瘀青、腹部破皮、斷了兩隻腳趾。我今天遇到的其中一位舞者,也因為跳鋼管所以脛部破皮。再者,做這些姿勢都需要靠皮膚和管子的摩擦力支撐,這也是鋼管舞者之所以需要「穿得很少」的真正原因。不是愛好裸露而是專業的服裝,就像泳衣泳褲的道理一樣。

在《剛好HaPPENED》中有一段男舞者頭下腳上、隨著歌曲的換拍快速換動作。這使我聯想到體操選手在做吊環項目時,往上翻的瞬間要鬆手再抓住的危機感-捏把冷汗,好怕他們一個閃失頭就向下撞到地板。而另一位女舞者跳慢舞,她看鋼管的眼神與歌曲氛圍密切結合,令人動容。由此可見,鋼管舞不但需要極大的肌力、柔軟度,還需要結合音樂的節奏感以及戲劇的表演能力,才能跳出美感。要兼顧這三者不是容易的事,在這次表演的五個舞者當中,也就只有兩位辦到。內行人可能會挑剔一些舞者沒有對到拍點、動作太含混,但光是看我上面提到的兩位舞者的演出,加上刷洗掉對鋼管的刻板印象,還有「出乎意料」的價值,我想就已經值回票價。

甚麼叫做「出乎意料」的價值? 舉例而言,我最喜歡的舞者跳的其中兩首歌,第一首讓我震撼第二首讓我鼻酸。這兩首歌分別是阿密特的《血腥愛情故事》還有5566的《我難過》。你如果聽完這些歌、想像一遍應該怎麼用鋼管跳、再去看表演,就會懂我說的「出乎意料」的意思。

此刻重聽,歌聲時而哀婉時而激昂,彷彿看見舞者緩緩躺平又猛然撲向鋼管,幾個旋轉又伸展,手伸向虛空,恍若下一秒就要騰空。



{相關連結}
  1. 演出預告片1    https://youtu.be/f1H9LbKnfGY
  2. 演出預告片2   https://youtu.be/hcKPHchAvqw
  3. 阿密特《血腥愛情故事》  https://youtu.be/5O7hdU7ptmY
  4. 5566《我難過》  https://youtu.be/hkGD_jtAgHI

{演出者}
  1. 林詳宸 Eric 
  2.  XS 
  3. 亮亮 Pallas 
  4. Smelly Cat 
  5. 劉向 Jerry 
{設計群}
  1. 燈光設計:魏匡正 
  2. 服裝設計:朱珉萱
{詳情請洽兩廳院購票,此非業配文,力求公正客觀,不做宣傳}

2015年8月8日 星期六

夏季通識_約卡絲台的真愛_導演筆記

真的很趕,有很多需要花一個月以上進行的流程我們都沒辦法做......例如服裝道具舞台燈光,一般要先試草圖、確定後再做真的;演員應該要有時間熟悉台詞走位、揣摩角色、修正肢體動作;導演跟編劇要一步步檢討劇本實踐上的問題然後慢慢在排練過程中修正。但是因為太趕了,很多東西都很粗糙。
我有偷偷問老師,不是說集體即興創作很考驗演員的功力嗎? 為甚麼不是要我們寫劇本?